峨眉亭
张以宁〔明代〕
碧酒双银瓶,独酌峨眉亭。
不见谪仙人,但见三山青。
秋色淮上来,苍然满云汀。
欲将十五弦,弹与蛟龙听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带着两瓶好酒,来到峨眉亭中独自畅饮。
不见诗仙李白的身影,三山仍然青苍欲滴。
秋意自北而南地渗透弥漫开来,一时间把云烟缭绕的汀洲都淹没了。
双手抚琴,四周无人,只好弹给蛟龙听。
注释
碧酒:绿酒。古代新熟的美酒呈绿色。
银瓶:指酒器。
谪仙人:指李白。
云汀:云气弥漫的小洲。
简析
《峨眉亭》是一首五言律诗。诗人独酌于峨眉亭,眼前是双银瓶盛装的碧酒,绘出一幅孤寂而雅致的画面。他虽未遇见如谪仙般的人物,但眼前三山青翠,自然风光旖旎,亦足以慰藉心灵。秋色从淮水之上缓缓而来,苍茫之色铺满云汀,增添了几分萧瑟与辽远之感。在这样的景致中,诗人兴起,欲将手中的十五弦琴弹奏,让那悠扬的琴声穿越云霄,传给深藏的蛟龙聆听。此诗借景抒情,既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高远之志,又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超脱情怀,意味悠长,令人回味。
张以宁
(1301—1370)元明间福建古田人,字志道,学者称翠屏先生。元泰定中,以《春秋》举进士,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,坐事免官,滞留江淮十年。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。明师克元都,复授侍讲学士。洪武三年出使安南,死于返程途中。有《春王正月考》、《翠屏集》。 456篇诗文 4条名句
游天台山日记浙江台州府·节选
徐弘祖〔明代〕
初七日,自坪头潭行曲路中三十余里,渡溪入山。又四五里,山口渐夹,有馆曰桃花坞。循深潭而行,潭水澄碧,飞泉自上来注,为鸣玉涧。涧随山转,人随涧行。两旁山皆石骨,攒峦夹翠,涉目成赏,大抵胜在寒、明两岩间。涧穷路绝,一瀑从山坳泻下,势甚纵横。出饭馆中,循坞东南行,越两岭,寻所谓”琼台”、”双阙”,竟无知者。去数里,访知在山顶。与云峰循路攀援,始达其巅。下视峭削环转,一如桃源,而翠壁万丈过之。峰头中断,即为双阙;双阙所夹而环者,即为琼台。台三面绝壁,后转即连双阙。余在对阙,日暮不及复登,然胜已一日尽矣。遂下山,从赤城后还国清,凡三十里。
白燕
袁凯〔明代〕
故国飘零事已非,旧时王谢见应稀。
月明汉水初无影,雪满梁园尚未归。
柳絮池塘香入梦,梨花庭院冷侵衣。
赵家姊妹多相忌,莫向昭阳殿里飞。
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日记(节选)
徐霞客〔明代〕
初七日 四山雾合。少顷,庵之东北已开,西南腻甚指雾气非常凝滞厚重,若以庵为界者,即狮子峰亦在时出时没间。晨餐后,由接引崖践雪下。坞半一峰突起,上有一松裂石而出,巨干高不及二尺,而斜拖曲结,蟠翠三丈余,其根穿石上下,几与峰等,所谓“扰龙松”是也。
攀玩移时,望狮子峰已出,遂杖而西。是峰在庵西南,为案山。二里,蹑其巅,则三面拔立坞中,其下森峰列岫,自石笋、接引两坞迤逦至此,环结又成一胜。登眺间,沉雾渐爽舒朗,急由石笋矼北转而下,正昨日峰头所望森阴径也。群峰或上或下,或巨或纤,或直或欹,与身穿绕而过。俯窥辗顾,步步生奇,但壑深雪厚,一步一悚。
行五里,左峰腋一窦透明,曰“天窗”。又前,峰旁一石突起,作面壁状,则“僧坐石”也。下五里,径稍夷,循涧而行。忽前涧乱石纵横,路为之塞。越石久之,一阙新崩,片片欲堕,始得路。仰视峰顶,黄痕一方,中间绿字宛然可辨,是谓“天牌”,亦谓“仙人榜”。又前,鲤鱼石;又前,白龙池。共十五里,一茅出涧边,为松谷庵旧基。再五里,循溪东西行,又过五水,则松谷庵矣。再循溪下,溪边香气袭人,则一梅亭亭正发,山寒稽雪,至是始芳。抵青龙潭,一泓深碧,更会两溪,比白龙潭势既雄壮,而大石磊落,奔流乱注,远近群峰环拱,亦佳境也。还餐松谷,往宿旧庵。余初至松谷,疑已平地,及是询之,须下岭二重,二十里方得平地,至太平县共三十五里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