怨郎诗
卓文君(存疑)〔两汉〕
一朝别后,二地相悬。
只说是三四月,又谁知五六年?
七弦琴无心弹,八行书无可传。
九连环从中折断,十里长亭望眼欲穿。
百思想,千系念,万般无奈把郎怨。
万语千言说不完,百无聊赖,十依栏杆。
重九登高看孤雁,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。
七月半,秉烛烧香问苍天,
六月伏天,人人摇扇我心寒。
五月石榴红似火,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。
四月枇杷未黄,我欲对镜心意乱。
忽匆匆,三月桃花随水转。
飘零零,二月风筝线儿断。
噫,郎呀郎,巴不得下一世,你为女来我做男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自从我们分别,两个人的心思差别可真大啊。
当时只说三四个月后就相见,谁能想到如今已五六年。
没有心情弹七弦古琴,也不想去寄书信。
精致的连环玉断裂了,我在长亭里等你等得望眼欲穿。
即使我有一百个心思在想你,有一千个挂念系在你身上,也只是无可奈何地责怪你。
内心有万语千言说都说不完,可你不在身边我百无聊赖,徒劳地倚遍栏杆。
在重阳节登高时看到孤零的大雁,在中秋时月亮圆满我们却没有团圆。
七月半的时候我持烛烧香问苍天,
六月的伏天那么热,人们都在摇扇子,可我的心却是寒冷的。
五月石榴花开
争议
“万语千言说不完……”此段疑非卓文君所作,因为纵观文学历史,“聊赖”这一说法是在其身后三百多年(汉·蔡琰《悲愤》诗:“为复强视息,虽生何聊赖。” ——“百无聊赖”,即典出于此)才开始出现并盛行的用语,且世值当时西汉景帝年间,佛法尚未流传入中原,所以转世的概念应当还未形成后世那种普罗大众化的约定俗成——另外,根据历史学家王立群的观点,数字诗应该是宋末以后出现的,因为那是元曲风格
创作背景
当司马相如他在事业上略显锋芒,终于被举荐做官后,久居京城,赏尽风尘美女,加上官场得意,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。终于某日,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: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。(一说司马相如原信为七律:一二三四五六七,临邛县城认不得。七八九十百千万,吾心对尔早已矣。)聪明的卓文君读后,泪流满面。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“亿”,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“无意”的暗示?她心凉如水,回了这封《怨郎诗》。
简析
《怨郎诗》是一首充满哀怨与思念的诗歌,以其独特的数字结构、季节变换以及情真意切的表达方式,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无尽等待与思念。全诗中数字与季节的交融、情感与景致的相互映衬都使得此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。
饮马长城窟行
佚名〔两汉〕
青青河畔草,绵绵思远道。
远道不可思,夙昔梦见之。(夙昔 一作:宿昔)
梦见在我傍,忽觉在他乡。
他乡各异县,辗转不相见。
枯桑知天风,海水知天寒。
入门各自媚,谁肯相为言?
客从远方来,遗我双鲤鱼。
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。
长跪读素书,书中竟何如?
上言加餐食,下言长相忆。(餐食 一作:餐饭)
蜨蝶行
佚名〔两汉〕
蜨蝶之遨游东园,奈何卒逢三月养子燕,接我苜蓿间。
持之我入紫深宫中,行缠之傅欂栌间,雀来燕。
燕子见衔哺来,摇头鼓翼何轩奴轩!
商鞅治秦
《战国策》〔两汉〕
公孙鞅亡魏入秦,孝公以为相,封之以商,号曰商君。商君治秦,法令至行,公平无私,罚不讳强大,赏不私亲近,法及太子,黥、劓其傅。期年之后,道不拾遗,民不妄取,兵革大强,诸侯畏惧。然刻深寡恩,特以强服之耳。